這陣子報很大的 Hermes 賣假包判賠 2.5 億的新聞,隨之而來很”用心”的媒體,做了這則新聞:
愛馬仕頂級包 賣百萬成本2萬:
今天的發燒話題就是一個要”上百萬”的愛馬仕鱷魚皮!他到底貴在哪裡?我們帶您到皮革工廠,用真的鱷魚皮,訂作一個一模一樣的柏金包,工錢加上成本,不到兩萬塊!(新聞來源)
之前海洋拉娜被醫生踢爆成本只有100元的新聞:
國內皮膚科醫師翻譯一本「美麗聖經」,書中爆料大受女性歡迎的高價保養品海洋拉娜賣到5萬元,但是實際上成本卻不到100元。(新聞來源)
按照這樣的邏輯,梵谷的畫作也該用水彩的用量來計算嗎?
更甚者,企業付給員工薪資,是看人1天要吃多少飯來計算嗎?
這樣的成本計算方式不但抹煞掉品牌的價值,同時也抹煞掉了”人”的價值。
如果台灣的媒體是用這樣的角度”教育”觀眾,經濟部還要推什麼”品牌台灣發展計畫”? (計畫下載,PDF 格式)
這讓我想起有篇故事是這樣說的:
某工廠的機器出現故障,工廠內的年輕技師不論怎麼修
都修不好,於是請了個老師傅來修理。老師傅看了看,很快的用粉筆在某個部位畫了一個圈,
讓技師把此處的零件換新即可。但工廠事後收到老師傅的帳單後大吃一驚,畫個圈圈
竟要價 10000 美金,立刻請老師傅寄帳單的明細來,
否則將拒付這個款項。老師傅寄回的明細只有二行:
粉筆:1美金
知道在哪裡畫圈:9999美金
品牌真正的價值並不在於原物料的成本,大家愛喝的星巴克的價值也不在於咖啡豆成本要多少錢。
品牌藉由”人”的心血結晶所誕生出來,售價則是在反應在市場發光發熱的憑證。
今年台灣股市還要靠大陸急單才能勉強撐起一片天,台灣再不從製造走向品牌,被其它國家取而代之只是早晚的事。
台灣要做品牌,就得要先從人、教育、環境做起,把整個環境氛圍給帶動起來,進而改變全民對於品牌的認知及價值觀,而不是在廣告上用 Hip hop 說台灣”製造”的產品尚讚就夠了。
延伸閱讀:
自由時報 – 愛馬仕前櫃姐賣假包 判賠2.5億
詹偉雄:像工廠的桃園機場
面對中國,台灣不能再混了
30 comments On 台灣要做品牌,先從尊重品牌開始
1000-1=9999?
美金換算方式不同?
嗯~~台灣的專利常識也很不成熟
盜版猖獗…..
那些設計發明的人的心血都到那裡去了?!
難怪有些爛股可以賣那麼貴,主力有”品牌”呀!
是品牌還是炒作,可以用用大腦想想。
VM: 多虧您眼尖,已經把 0 補上了。^^
Pingback: 創業尚未成功,老闆仍須努力之 - 品牌、創業、亂談 | 熊老闆的網路格子 ()
這篇文章我心有戚戚焉,雖然我不是在製造業,但是有些觀點是非常相近的,很多東西不是複製模式就能夠複製真正的價值的,也不是用成本計算就可以膚淺的給任何人事物標上價錢。
說得好!…
說得好!
成本跟工本和經驗累積而來的巧思創造是不一樣的!
專業要信任專業,小站也相關文章的討論
台灣也該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專業
也不用這麼悲觀,如宏碁、捷安特、NIKE都是台灣人建立起的「品牌」
我們絕對有那個能力的!
現在就看「哪一任」的政府終於「覺醒」
不再偏向代工,而發展「品牌」了!
推!可以依 創用CC 規範借轉到我的 Blogger 嗎?
這種宣導的好文應該要廣為流傳讓大家知道才對,
謝謝~
非常欣賞您的觀點,從「製造成本」對比「品牌價值」,的確是不同層級。
贊成,媒體一直在帶壞大眾.
梵谷一般來說不以{水彩}畫聞名,改成{顏料}我以為比較適當.
很有道理
新聞媒體總是以”看似”專業的角度去做分析
但是他們永遠不懂背後的真正價值
媒體報導的角度實在很膚淺。唉
知道在哪裡畫圈:9999美金,超酷!
我想問一個問題是,如果 Asus 一台筆電 2 萬,而某名牌賣同樣品質的東西要賣 100 萬,你要買哪台?我想這問題跟知道在哪畫圈圈是不一樣的問題,因為知道在哪畫圈圈是 “know how”。
我一直認為品牌是品質的代表,但有人要那個品牌勝於品質。每人各有追求,但我不認為追求以低價買到好東西是錯誤的,而本篇有這種文章有這樣的誤導,我不認同。如果這篇論點是對的,那麼台灣的電腦產業不會起來,因為以前只有像 IBM 這樣的「名牌」公司,台灣神通宏碁算哪根蔥?
to scott:
我覺得版大舉的例子是在於人們用心建立的品牌價值運用商品成本計算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你舉的例子也極為不妥,同樣品質的商品價差竟然50倍。
(TOYOTA VS Lamborghini ?)
當然,你筆電上面鑲鑽的話,那這台100萬的筆電自然會有它獨有的市場。不過價差這麼大還有相同品質自然會有市場將此淘汰,並不是因為它貴而有品牌,而是它有品牌而貴。
你自己也清楚”know how”,那你怎麼不去思考宏碁也是一個懂”know how”的公司?(很多大公司過去都不知道算那條蔥唷~)
「價值」是「消費者」給的
我想在談品牌之前,這個觀念一定要建立
任何消費者對於其所消費或想消費的物品
都有權利依其本身的價值觀與經驗來提出批判
並做出買與不買的決定
老師傅的「粉筆畫圈圈」能夠賺幾次??
今天工廠老闆如果發現機器的維護成本比他生產出來的產品價值還要高
我想老闆會另外再找合乎成本的解決方案
「品牌」並不是不會倒, 出一次包或忽略消費者的感受, 馬上就出局了
而「價值」會在每個「消費者」眼裡「起起伏伏」
「物美價廉」才是消費者心中的真價值與好品牌
to GOGO:
我的意思是,”知道成本”為何會推導出”不尊重品牌”的結論? 你可知所有創業者一定都要去做成本評估,這麼說,以板主所言,所有創業者都必然不尊重品牌了。Yahoo 以搜尋起家,google 後來居上,google 這兩位老闆不尊重品牌?Intel 是有名的 IC 公司,但 chip 的量產成本非常低,後進的競爭者必然不尊重品牌? 100萬元的包包成本我們亂猜也知不可能超過10萬元,那麼我們大家都不尊重品牌?
為何去找出成本的行為是不尊重品牌?前面多位網友贊同版主是因為版主的「名牌」還是真的相信這邏輯?
並非基於版主的威望,而恭維他;而是基於版主非行銷業務的背景,還能對品牌有這番見解,而感到欣慰。
對於這個新聞報導我感到遺憾的是,他並不是教大家如何以低價買到和愛馬仕一樣的包包,他也不是告訴大家愛馬仕的成本有多低,因為:他採訪的不是愛馬仕的老師傅,這個師傅也沒有做出一個愛馬仕的包包,即使做出來跟愛馬仕一樣的包包,記者也忘了去採訪愛馬仕的服務團隊,也忘了採訪愛馬仕的悠久歷史以及檢視愛馬仕的購買者是什麼人物。唯一讓我們看到的是:站在門外的嘲諷和酸葡萄味而已。
我們每天也是在經營品牌,期望塑造更好的形象,贏得更多的尊重或更好的待遇,所以也不要去酸別人的品牌,因為那就是他各方面累積的成果。這個報導既沒有明確說明誰的品質和愛馬仕一模一樣,也沒有明確說明愛馬仕的品質有多糟糕,一切都用臆測的,感覺就很不入流。
忘了補充:前一篇報導才說愛馬仕的商標權被侵犯,後一篇的報導又說愛馬仕貴得不合理。這不就等於前一句說這個人被侵犯,後一句說是他自己穿太露。有點二次傷害的感覺…身為媒體,講這種話不適合吧…
品牌的價值難以估計啊
说句实话,很多台湾的企业做的都很成功。对于品牌意识来讲应该高于内地!
仿冒愛馬仕的人跟記者是不同人,我也不認同探討成本是一種傷害,二次傷害何來之有。而會有這新聞只是因為售價實在太貴(以一般人的感覺為準),所以才有記者去做這樣的新聞。至於新聞裡的酸葡萄味我是沒聞到。
我的論點仍是,說成本只有多少,說東西太貴都跟「尊重品牌」沒有關係。再推論一下,如果愛馬仕包包漲到1000萬一個,你心裡會不會覺得太貴?如果覺得貴千萬不要說出口,當心會被貼個「不尊重品牌」標籤。從這樣的推論就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貴跟便宜的標準,但不應被說成不尊重品牌。請讓大家有自由討論的空間,不要隨便扣別人帽子。
東西賣得貴,一般人一開始一定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貴,所以大眾看到售價,第一句大概是「哇,天啊~~ 這麼貴!」。請記住這是自然反應,想賣這樣高檔貨原本就要接受這反應,而且要說服消費者接受這樣的價位,拿「不尊重品牌」的帽子來扣於事無補。仿冒的人才是應該被譴責的。
對啦,其實嫌貴本來就是自然反應,譬如會有酸葡萄心理也是人性,我們看到一隻手機要2萬塊,也會想說2千塊就已經很好用了,或者我們去欣葉叫一道菜400塊,也會說自己做成本只要40塊。可是這都只是講一講而已,我們不會真的拿2千塊手機、或者40塊的菜到處去跟人家說,一模一樣的東西只要這麼一點成本吧,這樣合理嗎?
更何況身為媒體,還跑去訪問非愛馬仕的師傅,然後引導師傅說出成本只要2萬塊不到這樣的話,你不覺得師傅看起來都有點沒把握,這採訪太粗糙了,姑且不要論愛馬仕包的經營成本及附加價值,光包包的製作成本,也不是用這樣計算的,自己私底下和朋友聊聊就算了,不需要教導觀眾這樣去思考,尤其報導也不要刻意忽略經營成本、附加價值,光這些部分就〝差很大〞了。
我也是感覺到近來所謂的仿冒風愈來愈興盛吧,都忽略了設計的心血,和行銷的經營,老是覺得那些無形成本不合理,但別忘了,就是這些東西能夠擄獲人心、滿足消費者需求,這樣也才能帶動產業升級、多元化。
就像「穿PRADA的惡魔」裡面,總編輯和設計師在討論下一季的服裝該用哪種藍色調性,女主角輕蔑的笑了一下,她真的不知道這樣的決策可以影響整個服裝工業。我們也不要忽略了一個品牌被仿冒的影響,該有的訂單沒有出來,就會牽連到下游的飯碗。
所以這不是尊不尊重品牌的問題,是媒體顯得很沒有常識的問題,報導這個新聞的角度在哪裡?刻意忽略品牌,有教育的意義嗎?沒有,因為他也沒有探究到包包的實際成本,那麼會引發消費者拒買愛馬仕嗎?也不至於,因為買愛馬仕的人應該就是為了品牌。那這個報導只會教育一般民眾用睥睨的眼光去看待品牌,這樣的結果會是怎樣?恐怕更多人覺得買仿冒品是合理的,才不會被當潘仔。
社會發展到一個程度,就會有品牌的觀念,也會有智財權的必要,尤其會衍生出很多工作機會,一旦這樣的市場結構被仿冒品干預、混亂,就會有失業的問題,人潮回流到製造業,又會影響到別的工作領域。
記者不是那家公司的競爭者,我不想探討酸葡萄心理。我只想提出疑問,為何報導成本會被說成不尊重品牌?100萬的包包對很多人來講大概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很自然有其「新」聞性。你要跟華碩進 EeePC 拿到電腦展掛上 JPC 品牌,每台標價100萬,想必也會有很多記者跑來幫你做新聞,新聞裡自然也會提及成本大概就一萬塊,難道你要說記者不尊重品牌?
scott:
前面 GOGO 跟 JOHN 都說的很好。”報導成本” 這個「動作」並不等於不尊重品牌,重點在於”報導成本”的「內容」。
如果對於報導的內容跟品牌價值沒有共鳴點的話,你提出的「報導成本=不尊重品牌」的疑問自然沒有人可以回答了。
感謝 Neo 大來信允諾,
已將此文轉至小弟的部落格(文章網址填在此留言系統的URI欄位),
特此留言感謝。
好寒酸的新聞報導
看了只能苦笑啊
98萬是虛榮………
看到此篇的討論,果然「品牌」的認知在台灣是塊處女地,但是對於台灣未來十年是否被邊綠化、是否要看對岸臉色吃飯,卻是關鍵。
以下是敝人的一些概念分享:
一、品牌是種燒錢的東東,它的「能見度」與所燒「錢堆」大小是成正比的,同時它也是需要不斷燒錢的,1、2年不作行銷,市場很快就把它淡忘了。
二、品牌是有「市值」的,某品牌背後的公司倒了,它的「品牌」卻是可以出售賣錢的。
三、品牌與「商標」有何不同? 這是先要思考的問題。
四、品牌的推廣與經營,需要藉由適當的媒體工具,及適當的策略運用,方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就是$$不用燒那麼多就有同樣的效果)。
五、產品的「品質」絕不等於「品牌」,但它卻是品牌的重要地基,缺了就等著「出包」。
六、對於要建立品牌的大小(能見度),最好量力而為。台灣區品牌的建立,可能至少要5~10億(NT),東南亞的區域品牌,可能要50~100億(NT),若是世界品牌(打入歐、美洲),可能需要5~10億(US),而這只是必要條件,成不成那是另一回事。
台灣要建立品牌還要很長的路要走~~